新聞:0791-86849275 廣告:0791-86847125 投稿:news@jxwmw.cn
 

您當前的位置 : 江西文明網  >  專題頻道  >  推動移風易俗 樹立文明鄉風  >  移風易俗_新風尚  >  文明理事

贛州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

2022/08/05 15:26   作者:曾艷 黃橋路  編輯:鄧望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一棵棵古樟樹見證歲月滄桑,一座座老房子訴說動人故事。

  仲夏,走進瑞金葉坪革命舊址群,前來追尋先烈足跡、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游客絡繹不絕。當今的贛南,紅色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八方游客。

  《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十年來,贛州市緊緊圍繞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的戰略定位,堅持守正創新,深入推進紅色基因傳承,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稟賦,創新開展紅色文化主題宣傳,深入實施紅色文化精品創作,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全力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豐富的紅色文化凝聚起砥礪前行、擔當實干、奮斗追夢的磅礴力量。

  強化保護利用 激活紅色資源

  1905年出生于南康縣三江鄉(今屬贛州經開區)的我國著名經濟學家、教育家、翻譯家郭大力,是《資本論》首個中文全譯本的主要譯者,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故居在三江鄉斜角村。走進故居,樸素真實的展品陳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塑像,讓人深刻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身處陋室仍堅定信念鉆研馬克思主義,淡泊名利鑄就錚錚風骨的精神。

  為有效保護利用郭大力故居,去年12月,贛州經開區全面啟動郭大力故居保護利用工作,投入600萬元對故居主體進行了修繕,組織人員前往中央黨校、華東師范大學和廈門大學等單位挖掘整理相關檔案資料,收集100余冊著作、郭大力生前資料及相關展品。在陳列布展中,綜合運用浮雕、標語、繪畫、雕塑以及聲光電多媒體場景等現代科技,系統全面呈現了紅色翻譯家郭大力的偉大事跡。

  贛南是原中央蘇區的主體和核心區域,是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是蘇區精神、長征精神主要發祥地。這里紅色家底深厚。據文物部門統計,全市擁有革命類文物保護單位409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4處。為切實把紅色資源保護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若干意見》出臺實施十年來,贛州以打造紅色文化傳承創新區為目標,更加積極地開展革命舊居舊址保護工作,將革命遺址修繕保護與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紅色旅游發展等工作結合起來,不斷加大對革命遺址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力度——

  編制完成《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保護規劃》,制定《贛州市革命遺址保護條例》,全市所有縣(市、區)均列入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十年來,迎著振興發展的東風,一大批革命遺址、偉人舊居、紅軍標語等得到有效保護、修繕開放和科學管理。全市236個革命遺址列入贛南等原中央蘇區革命遺址群修繕工程,獲得中央財政文保專項資金3.54億元,資金投入超越了此前全市所有文保項目的總和。

  修繕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在革命舊居舊址修繕保護過程中,贛州堅持連片規劃,整體打造,推進革命文物的活化利用,讓革命遺址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說。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6個。會昌風景獨好園、于都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出發地紀念園、興國蘇區干部好作風陳列館、信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紅色展館、于都祁祿山紅軍小鎮、中華蘇維埃江口貿易分局舊址等一大批紅色教育基地競相涌現,綻放出時代新風采。

  如今的贛南大地上,一段段塵封的紅色記憶被重新喚起,一處處紅色景點成為革命傳統教育、全民國防教育的課堂。

  2021年7月,從南昌開來的“紅色初心號”專列載著千名師生抵達贛州,開啟了紅色研學之旅。在這場紅色研學之旅中,孩子們唱紅軍歌、聽紅軍史、悟紅色情,心中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無限熱忱被激發。在于都縣祁祿山鎮,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游客徒步體驗紅軍長征小道、品嘗紅軍挖的思源井水,察看當年戰火留下的炮彈坑,真切地感受到紅軍當年的艱辛,感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贛州大力發展紅色旅游業。紅色經典體驗之旅、共和國搖籃之旅、“初心路”精品線路游等將眾多革命遺址串珠成鏈,吸引全國各地游客前來體驗。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分批次到各地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紅色景點瞻仰,聆聽紅色回響,“觸摸”紅色實物,在沉浸式體驗中汲取紅色營養,把紅色精神轉化為推動工作的源源動力。

  各地中小學校紛紛組織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紅色教育基地研學,讓紅色傳統、紅色記憶牢牢厚植學生內心,激勵學生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度舾梢庖姟烦雠_實施十年來,贛南紅色文化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開拓出文旅融合的新路徑,贛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正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2021年,贛州紅色旅游共接待6348.7萬人次,同比增長56.4%;紅色旅游總收入達613.5億元,同比增長70.4%。如今的贛州,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

  繁榮文藝創作 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文藝作品擁有穿越時空、扣人心弦的力量。

  6月11日晚,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在吉安大劇院舉行第42場巡演。當晚兩個多小時的演出,又一次深刻呈現主人公“騾子”在不懈的行走和追尋中,不斷進行精神攀升,毅然用生命踐行理想信仰的成長歷程。真實感人的故事情節以及演員們極富感染力的演繹,讓觀眾深受感動!斑@部劇不僅有家國情懷,更有生活底色。觀看了這部劇后,感覺沒有白來!庇^演結束后,觀眾劉先生這樣評價。

  紅色資源是紅色文藝創作不竭的源泉,而贛南是一座蘊藏著豐厚紅色資源的“富礦”。近些年來,特別是《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以來,贛州不斷繁榮文藝創作,把傳承弘揚紅色基因作為文藝作品創作的主方向,深入挖掘贛南紅色文化資源,推出一系列紅色題材的文藝創作和演出。贛南采茶歌舞劇《山歌情》《八子參軍》,大型理論文獻紀錄片《從瑞金出發》,大型原創音樂劇《閃閃的紅星》,贛南采茶戲《一個人的長征》《盤山魂》,電影《八子》,山歌劇《蘇區干部好作風》,歌曲《紅軍渡長征源》,長征題材文藝作品《永遠的紅飄帶》等贛南紅色題材精品力作層出不窮,既深深浸潤著贛南人民的心靈,又將贛南紅色文化傳播得越廣越遠。

  贛南留存有許多鮮活的紅色故事,在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相去甚遠的今天,如何將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給年輕的一代,讓他們直觀了解這段歷史,是新時代下贛州創新傳承紅色文化需要思考的問題。

  紅都瑞金破題開局,策劃并投資制作電視動畫系列片《紅游記》,通過孩子的視角,生動再現蘇區時期干部群眾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該片聚焦少年兒童的審美習慣和視覺文化特點,以動漫形式寓教于樂,讓革命事件更加形象生動,大大增強了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紅井水真甜,毛爺爺真親!”近日,贛州市田心明德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們在瑞金市沙洲壩紅井景區品嘗過清冽甘甜的紅井水后發出這樣的歡呼聲。這一天,老師帶領孩子們將課堂搬到紅井旁,大家合誦《紅井》課文,不一樣的體驗讓孩子們對課本里的“紅井”有了更直觀的感知和認同。

  紅色文化具有鑄魂育人的作用。近年來,贛州深入挖掘豐富的紅色文化歷史,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轉變為鮮活的“紅色課堂”。組織編寫《贛州市中學生黨的基本知識教育簡明讀本》《紅色于都——新時代新長征》《紅土播種》《紅都瑞金》《漫畫紅都》等多部全市性教材和地方教材,把老紅軍、老戰士后代請進課堂,用先輩的親身經歷教育學生。一系列創新舉措,更讓紅色記憶植入學生內心,融入學生血液。

  紅色資源需要梳理,更需要利用、轉化。贛州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創新表現形式,將紅色文化融入影視等產業,很好地發揮了紅色文藝的啟迪教化作用。

  《擴紅》《乙妹》等一批黨史題材微電影,以及音像教材《蘇區精神放光芒》、紅色動漫《長征先鋒》、歷史文獻紀錄片《從瑞金出發》相繼推出。這些紅色影視文藝作品生動再現中央蘇區時期紅軍將士不畏艱險、浴血奮戰、一心為公的英雄氣概和為民情懷,教育廣大黨員干部和青少年從先輩先烈和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奮進力量。

  紅色文化所承載的歷史記憶、蘊含的人文精神、彰顯的時代氣象,通過文化創作傳承創新,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激發起贛南兒女感恩奮進的強大力量。

  傳承紅色基因 引領文明實踐

  6月11日,在會昌縣富城鄉泮塘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20名兒童共同朗誦紅色經典,觀看紅色電影。當地按照“修舊如舊、形舊意新”的原則,將紅三軍團機槍連駐地舊址和老舊宗祠改造成集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和良好家風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這里,孩子們神情專注,為紅色電影中滿滿的正能量所吸引。

  近日,在興國縣埠頭鄉桐溪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30余名黨員、村民代表齊聚一堂聆聽紅色文化講座。興國縣委黨校教師周炳金以《百年大黨曲折奮進》為主題的宣講,不時贏得熱烈掌聲。大家聽著聽著,仿佛回到了革命戰爭年代,感悟著一則則紅色故事里的初心使命。

  《若干意見》出臺實施以來,贛州充分挖掘和用活各類寶貴紅色資源,將其納入“1+N”文明實踐陣地,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承紅色基因,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通過推動紅色文化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深度融合,紅色成為贛州文明實踐最大品牌和最亮底色。

  ——把弘揚紅色文化作為固定“菜單”,組織開展志愿宣講、文藝會演等紅色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每年組織紅色文藝輕騎兵開展送戲下鄉演出1100余場,推動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扎根人心。

  ——邀請老干部、法律達人等講政策、成就、形勢,邀請道德模范、身邊好人講身邊人、身邊事、身邊變化,深入宣傳宣講紅色文化、紅色歷史和黨的政策,用可見、可感、可體驗的方式,讓廣大干部群眾重溫歷史、不忘初心。

  ——充分挖掘、盤活整合舊居舊址、紀念場館、名人故居等紅色資源,開展紅色志愿宣講、文藝匯演、主題展覽、現場教學等志愿服務活動,構建體驗式、沉浸式文明實踐場所,讓愛黨愛國情懷激蕩心靈、凝聚力量。

  將豐富的紅色資源融入到黨的基層陣地資源當中,極大地豐富了文明實踐活動的內容,有效地增強了文明實踐活動的趣味性、體驗感和吸引力,推動了文明實踐活動常態持續開展。

  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縣、鄉、村三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實現全覆蓋,建成20個中心實體、310個鄉鎮(街道)實踐所、3999個村(社區)實踐站。同時,建成延伸領域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點)459個。依托遍布城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市上下廣泛深入開展“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主題教育、誦讀《紅色家書》、脫貧感恩教育、志愿服務活動等系列活動。

  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在紅色文化的熏陶下,傳承紅色基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信仰的火炬高高擎起。

更多相關新聞及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文明江西(wenmjx)"和官方APP"文明江西"。

關于我們 | 網站導航 | 廣告服務 | 意見建議 | 贛公網安備 36010802000294號
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江西省文明辦 主管 | 江西日報社 主辦 | 舉報電話:0791-86847779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證號:1409348 贛ICP備08100009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6120170003 贛網文[2021]1463-016號
出版許可:新出網證(贛)字07號 經營許可證編號:B2-200700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3612008001
新聞投稿:news@jxwmw.cn 文明創建投稿:jx-wmb@163.com
  • 客戶端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国产精品视频99r_加勒比久久一本到88色鬼_色欲天天婬色婬香偷自视频_欧美R级高清无删节整片在线观看_欧美日韩国产va另类